【營養嘢 ~ 心理遊戲一】
一個盒子有30張卡:
1) 有10張金卡;
2) 餘下20張,分別有銀卡、白卡,數目不明;
3) 只知道銀卡、白卡數目可能不一樣。
洗亂,從中隨機抽一張。
一齊參與兩個遊戲:
遊戲一:
兩個玩法,你會選下面哪個?
A> 如抽到金卡,你得到10000元;若是其他,你什麼也沒有。
B> 如抽到白卡,你得到10000元;若是其他,你什麼也沒有。
上面遊戲一,你會選哪個呢?
玩完遊戲一,我們來玩差不多的遊戲二。
遊戲二:
同樣兩個玩法,你會選下面哪個?
X> 如抽到金卡,你得到0元;若是其他,你得到10000元。
Y> 如抽到白卡,你得到0元;若是其他,你得到10000元。
上面遊戲二,你又會選哪個?
三。
二。
一。
選完,看結果。
實驗調查結果發現,多數人在遊戲一,A、B之間,會選擇A;在遊戲二,X、Y之間,會選擇X。
你是不是?
正常人會在遊戲一選擇A,是因為覺得「唔知白卡有幾多,如果白卡少過10張,就唔抵。金咭起碼一定有10張。」;
而正常人也會認為,在遊戲二中,會選擇X,是因為「唔知白卡有幾多,如果白卡多過10張,會唔抵。金咭就一定得10張。」
不過,這明明是同一盒卡...
可是,為什麼一時會假設白卡多過10張,一時又會假設白卡少過10張呢?
如果你覺得白卡少過10張,因此在遊戲一揀了A的話,那你應該在遊戲二,會選擇Y才合理,因為白卡少,較難抽到。
相反,亦同理,覺得白卡多的人,會選擇B,而且一定不會揀抽到白卡機會較高的Y,而應該揀了Y。
因此,理性沒有矛盾的思考,AY是一組;BX是另一組。
可是,較多人會選擇A,X。一時覺得白卡多過10,一時又覺得少過10。
其實這是1961年,丹尼爾•艾爾斯伯格(Daniel Ellsberg) 進行的實驗。實驗結論,稱為艾爾斯伯格悖論,它證明人是厭惡模糊(Ambiguity averse)。
人類做決定,只會從「有乜係知」去做決定,即使明明是不理性、不合理,亦會覺得沒有問題。
我們所有金融、經濟學知識,全都建基於「人們會以理性作決定」做假設。而根本這個假設,就是錯誤,人類從來也不理性,只是我們「以為」自己理智。
Marketing,就是看穿這件事。